KAIYUN(中国大陆)官方网站-KAIYUN助你迈向成功

黄山“123”机制帮扶残疾人就业——数据找人技能造血岗位托底-KAIYUN

KAIYUN

黄山“123”机制帮扶残疾人就业——数据找人技能造血岗位托底

小编

  8月2日清晨,休宁县商山镇高潭村的薄雾里,汪国权再次打开手机直播:“老铁们,今天抓只‘飞鸡’给你们看看!”屏幕那端,2万名粉丝刷屏点赞;屏幕这端,百亩生态农场鸡鸣阵阵。三年前,他还是为医药费彻夜难眠的建档立卡贫困户,如今靠着短视频带货,月销售额稳定在8万元以上。他还在自家农场开设“国权养殖课堂”,已为126名残友免费授课,其中6人成功创业。汪国权的蝶变,是黄山市残疾人就业创业浪潮里最鲜活的一朵浪花。

  近年来,黄山市残联创新构建“123就业帮扶机制”,用一套数据精准画像、两类培训分层赋能、三方联动闭环服务,托举越来越多残疾人从“被帮扶”走向“带别人”,绘就一幅“春天的事业”新图景。

  “要不是残联找到我,我还在村里开小卖部。”歙县坑口乡瀹潭村孙志红感慨。去年,县残联通过就业需求数据库捕捉到他有电商创业意愿,立即推送“电商培训”项目,并为他量身定制短视频课程。如今,孙志红依托电商直播平台销售枇杷、茶叶、笋干等农产品,把曾视为“负担”的残疾人证笑称为“致富通行证”。

  这套数据库是黄山市的“数字底盘”。基层残联通过入户走访、电话联系、数据比对等方式,详细记录就业意愿、技能水平、培训需求等信息,确保人员底数、就业能力、就业意愿和服务需求“四清”。依托“就业服务系统+联网认证系统+就业创业平台”,建立动态更新机制,及时掌握残疾人就业变化,为精准帮扶提供数据支撑,动态掌握了17380名就业年龄段持证残疾人的就业情况及培训意愿、创业动向,实现“政策找人、服务到人”。

  三年来,全市累计投入200万元、培训1800人次,涌现出“五一劳动奖章”获得者赵杰、全国插花竞赛选手强萍、电子商务能手胡曙等一批技能明星,残疾人凭一技之长在数字经济浪潮中稳稳端起了“新饭碗”。

  黄山区谭家桥镇长罗村村民王继星就是受益者。轻度肢体残疾的他参加“阳光大棚”项目后,掌握水肥一体化、绿色防控等12项技术,40个大棚年收入突破100万元。今年,他计划吸纳10名残疾村民入股:“让家门口的瓜果基地变成共富引擎。”

  数字课堂同样火热。屯溪区新坐标职业培训课堂上首次引入DeepSeek大模型与视频软件协同教学。残疾人学员在老师指导下,用AI生成直播脚本、一键剪辑短视频,当天即可上线抖音、视频号。歙县徽云职业培训学校里,530名残疾人跟着仰时威学习直播带货。这位刚荣获“第六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”称号的校长,与歙县残联携手打造“助蚕成蝶”品牌,从话术脚本、直播布景到订单履约,全流程培训残疾人直播带货技能,产品一键触达全国,人均月增收3000元。“残疾人不是不行,只是缺少一个舞台。”仰时威说。

  “残联推送岗位、培训送到车间,我只管安心上班!”在歙县经济开发区的黄山运佳装饰材料有限公司车间里,肢体二级残疾的程丽凤一边熟练地进行样品装册,一边笑着说。从曾经的“就业困难户”到公司样品组的“技术标兵”,她月薪已稳定在4000元,还先后带出3名残疾人徒弟。

  政府端,连续三年开展“访企拓岗”,走访企业266家,开发残疾人岗位176个;机关事业单位带头安置451名残疾人,举办线场,促成残疾人新增就业1578人。

  机KAIYUN网页构端,培育5家规范化残疾人职业培训机构,其中省级残疾人职业培训基地2家、市级1家,年培训残疾人超600人次。

  企业端,564家企业按比例安置1451名残疾人,黄山运佳装饰公司集中安置101人,获评“全国残疾人按比例就业基地”;黄山市龙跃铜业有限公司集中安置135人,获评“全省十佳残疾人就业基地”;休宁县天都物资再生利用有限公司集中安置68人;祁门县佳德盛集中安置61人。

  “当年残联扶我站起来,现在我要带更多人向前走!”歙县“娘家人工艺品坊”里,肢体一级残疾的吴元伟正指导4名残疾员工做手工活。近两年,他先后KAIYUN网页参加市、县残联的创业精英培训班和技能培训班,在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县残联扶持下,利用闲置仓库扩建车间,积极吸纳周边村镇的残疾人进厂就业,带领他们共同致富。

  徽州区曹永利——轮椅上的“茶乡追梦人”。高位截瘫后,他依托黄山毛峰主产区优势,创办浮溪人家茶业有限公司,基地1400亩、年产值1200万元,年收购鲜叶加价15%定向惠及残疾茶农;同时安置5名残疾人进厂就业,人均月增收3000元,并带动400多户农户入社,同走茶香共富路。

  祁门县盛好英——“阳光车间”里的助残带头人。肢体四级残疾的她,2021年创办杰盛服饰有限公司,2023年获评黄山市“阳光助残就业帮扶基地”。800平方米无障碍车间内,先后安置17名残疾人、33名“宝妈”稳定就业,人均月增收4000元,把基地政策兑现为残疾人和困难群众的“真金白银”。

  今年6月,国务院《促进残疾人就业三年行动方案(2025-2027年)》正式印发,明确提出“进一步加强残疾人就业帮扶,促进残疾人实现较为充分较高质量的就业”。根据部署,黄山市计划到2027年,实现新增残疾人就业1000人以上,组织开展残疾人技能培训1800人次以上。

  “残疾人就业不仅是民生工程,更是尊严工程、发展工程。”黄山市残联负责人表示,下一步将深化“123”机制,推动残疾人就业创业与乡村振兴、数字经济深度融合,让更多折翼天使在绿水青山间振翅翱翔,共享黄山高质量发展的阳光与雨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