“欢迎家人们来到我们的直播间,我给大家推荐来自茶乡凌云的白毫茶……”晨雾缭绕的岑王老山下,百色市凌云县“80后”主播“思诺”正对着手机镜头一边泡茶,一边和网友热情互动。镜头外,来自全国各地的订单涌入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的直播间。这名刚入职公司不久的本地青年,如今成长为入围过全网茶榜前10名的“带货达人”。而发生在“思诺”身上的变化,也成为当地特色茶产业借力短视频、电商直播,掀起新一轮销售热潮,有效促进企业转型增收的生动写照。
凌云白毫是凌云县的一张名片。凌云白毫茶素以“色翠、毫多、香高、味醇”闻名,却曾因当地交通瓶颈长期“养在深闺”。
2023年,广西出台《促进电子商务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措施》,凌云县抢抓机遇,构建“1+N”电商矩阵:KAIYUN中国网站打造“凌云有好货”官方平台,培育本土直播团队120余人,形成日均超3万元、茶叶通过物流48小时内即可送达全国主要城市的直播带货销售网络。
“过去卖茶靠肩挑背驮,如今直播间里一句话,订单就来了!”“广西工匠”、凌云白毫制茶师胡尚军的感慨,道出了凌云茶产业变革的深刻变化。通过“党支部+合作社+直播”形式,凌云县悄然实现了从传统产销向数字经济的转身——2025年上半年,全县11.25万亩茶园产出鲜叶1.49万吨,实现鲜叶产值2.33亿元,带动11260户茶农实现户均收入2.07万元。
数据显示,今年1月至6月,凌云县网络零售额同比增长29.1%,其中农产品网络零售占比超过10%,延续着电商赋能的强劲发展势头。
“直播不仅是销售渠道,更是品牌窗口。”凌云县商务局副局长钟凌表示,在“电商+物流”融合方面,通过与邮政、顺丰合作构建“产地直发、干线运输、落地配送”全链条体系,2024年全县物流成本同比下降30%,茶叶运输破损率从5%降至0.5%。更值得关注的是品牌培育成果:全县60家茶企中已有59家获得食品生产许可证(SC认证),八桂凌云茶业等龙头企业开发出绿、红、白、黑等茶类20余种产品,成功打造“地理标志+企业品牌”的立体矩阵。
谈及主动拥抱短视频带货、网络直播这一互联网风口的初衷,广西八桂凌云茶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肖小科称,线上渠道是条纽带,能让全国各地的朋友通过一方屏幕和主播的讲解认识凌云的云雾、古树和制茶师傅的手艺,让“凌云白毫”这4个字不只是地域标签,更成了一种生活方式的符号。
凌云县探索电商人才培育新路径,聚焦退役军人、返乡青年、农村致富带头人及“两后生”等重点群体,开展“风物凌云·电商赋能”系列培训,吸引500余名学员参与。培训期间,学员累计开播超百场次,在抖音等平台发布428个作品,收获超百万次播放量,有效推动“凌云白毫”品牌热度持续攀升。
在浩坤湖畔,凌云民宿老板罗宗群正通过直播展示浩坤湖美景以及瑶乡好风光。这名曾靠外出打工谋生的瑶族青年,如今依托“党建+旅游”模式,将民宿与茶园体验结合,年收入超15万元。“游客来了要喝茶,走了还要带茶,直播让茶山变成了‘聚宝盆’。”
如今,该县已打造平怀村桑蚕文化体验园、陶化村肉鸽养殖基地等10余个农旅融合项目,2025年上半年,凌云全县累计接待游客324.91万人次,同比增长18.3%;实现旅游综合收入37.36亿元,同比增长23.74%。
从“一片叶”到“一条链”,当千年古茶树遇上数字新农具,当云雾茶香穿越屏幕直抵人心,凌云县正以“直播+文旅”“直播+非遗”的创新模式,走出一条生态产业化、产业数字化的特色发展之路。这座曾经闭塞的茶乡,如今正通过云端链路,将“色翠香高”的白毫茶销往全国,书写着乡村振兴的“凌云答卷”。